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csxszxs.com

第150节(2 / 3)

发精进,隔三差五就去找陆绎和刘守有切磋,虽然还是打不过,但进步肉眼可见。刘守有说:“以殿下现在的伸手,京城巡捕营的官差,一个能打两个。”

朱翊钧说:“打巡捕营有什么意思?”

刘守有诧异道:“巡捕营也很厉害的。”

朱翊钧说:“我要打你这样的。”

刘守有笑道:“那还得多练几年,毕竟我可是武进士。”

朱翊钧一棍子朝他挥过去:“我打的就是武进士。”

因为世宗晚期,言路阻塞太久,不久前,内阁向隆庆提议,颁布一条诏令:“先朝政令有不便者,可奏言予以修改。”

所以,这些日子,两京十三省各级官员送来的奏章多如雪片,内阁、司礼监忙得不可开交,送到隆庆这里的奏疏也比往日多了不少。

在即位之初,隆庆为了迎合反对世宗追尊生父的言论,已经取消了睿总配天的资格。这些言官得寸进尺,一个叫王治的吏科给事中竟然上疏要求将睿宗牌位逐出太庙。

睿宗毕竟是隆庆的爷爷,他已经做过一次让步,不想再让了。

要是换了世宗,这个王治轻者也是罢官,严重一点大抵已经被流放了。

这种类似的帖子还不少,看着就让人烦躁。隆庆把奏折丢到桌上。

朱翊钧从太监手中接过茶盏,亲自送到他爹手中:“父皇,你喝茶,我帮你看。”

他阅读速度很快,并且不会错过关键信息,有些大致浏览一遍就知道说了什么,不用特别批注的,他就放到一起,等着隆庆写个“知道了”。

有的需要单独批注的,他会特意拿出来,放在一边,把自己总结的内容写在一张小笺上,夹在奏折的合叶中。

不到半个时辰,他就看了近十本。外面天快黑了,马上就到晚膳时间。隆庆正想叫他别看了,让太监传膳。朱翊钧却拿着一封奏折,久久不肯放下。

“钧儿?”

隆庆唤了他一声,朱翊钧恍若未闻,直到把那封奏逐字逐句看完,他才抬起头来,眼睛里映射着落日的余晖,像是盛满了细碎的金子。

他拿着那封奏章跑到隆庆跟前,激动的喊道“爹爹,你看!!!”

看小家伙这么激动……

看小家伙这么激动,隆庆也来了兴趣,他坐下来,将儿子揽在身前,接过奏折,父子俩一起看。

这封奏疏是福建巡抚、都御史涂泽民。

写得也很长,从东南抗倭说起,又说到福建人民的信仰妈祖娘娘,然后提起妈祖的发祥地——湄洲岛,说湄洲岛位于东西洋中枢要冲,乃四海共瞻之光,端发兆祥。

看到这里,隆庆都有点不耐烦,他爹喜欢祥瑞,他又不喜欢。

朱翊钧看出了他的迟疑,催促道:“父皇你快看嘛,看后面的。”

隆庆只好耐着性子往下看,终于看到了最后,这位福建巡抚的诉求:“请朝廷重开市舶司,让沿海老百姓都能合法的到海外经商,也能为朝廷增加税收,充盈国库。”

隆庆震惊了,徐泽民竟然上疏要求朝廷开海!这听起来大胆又荒唐。过去两百年祖宗们都不敢做的事,隆庆的第一反应自然也是不行。

他提起朱笔就准备批,朱翊钧惊讶的看着他:“父皇你要写什么?”

“知道了。”

“不不,”朱翊钧赶紧拦下他,“再想想。”

隆庆问他:“想什么?”

朱翊钧指着那封奏折上“市舶司”三个字。又重复了一遍:“再想想。”

隆庆说道:“禁海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,你皇爷爷都不曾开海,咱们就不考虑了吧。”

世宗非但没有开海,反而因为沿海倭寇之患,禁海政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严格。

朱翊钧虽然对皇爷爷感情深厚,但并不代表他认为皇爷爷的所有决策都是正确的,并且都应该保持下去。

他从小就喜欢听抗倭的故事,胡宗宪、俞大猷、戚继光、谭纶,对这些人在东南抗倭的事迹如数家珍。他记得那个叫王直的大倭寇头目,那人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让朝廷与日本通贡互市,能让他合法的做生意。

胡宗宪和徐渭也正是以此,将他诱骗上岸。

他曾经问过胡宗宪,如果当时朝廷答应王直开海的条件,会怎么样。

胡宗宪犹豫了很久才说:“那倭患可解。”

禁海是为了抵御倭寇,但胡宗宪却说,开海,倭患可解。

朱翊钧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,但又隐隐约约明白了什么。

冯保曾经对他说过,在倭寇组织中,有着相当规模的明人,日本人脑子不好使,只会在前面埋头猛冲。

倭寇的两大头目,王直和徐海,他们的手下或是合作伙伴:毛海峰、徐铨、陈东、麻叶……倭寇的中高层管理者全是明朝的人,这说明了什么,难道当倭寇更有前途?

没有人生来就想当强盗,整天过着刀尖舔血,提心吊胆的生活。谁不想生在富庶之家,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